进入深秋,秋裤上身,腿围腰围齐齐增长,最近反复起来的身材焦虑,让我看着餐厅没有油水的饭都不好意思吃饱。即便如此,镜子里的自己还是越看越粗壮。
然后我把镜子从屋子里挪了出去。
有时候解决问题,需要换一个角度去考虑,看起来荒唐,但十分的有效。
起先遇到不顺心的事儿,我就会到当地人民医院的急诊室门口待半个小时,在那个医护人员能够挤压他人人生空间和时间的地方,悲欢离合分秒钟上演,嬉笑声、嚎啕声此起彼伏,再回想自己遇到的一些事情,与生死比起来,微不足道。
近期则不用再去医院门口蹲着看着,打开手里热点新闻的推送,躺在床上就好像躺在了幸福里一样。中东、东欧打仗每天的死亡人数不停的增长,细想之下这每一个增长数字,背后就是很多人、很多家庭无尽的痛苦。
所以对他们而言,幸福大概就是活着吧。
上周回呼市,听说9月开学后,二中已经有两个年轻人跳楼轻生。
对他们而言,幸福大概就是不活着吧。
这,幸福到底是什么?
最近对“谁家锅底都是黑的”的这话有了更深刻的认识,而且黑的方式各有各的特色。
怪不得佛要度众生,众生皆苦。
事虽有不同,还是能找到一些共通的根源,无论表象是何,根源离不开“欲望”,也就是安顿不好人心。
“不仁者,不可以久处约,不可以长处乐”。安顿不好内心的人,贫贱不能安定,富贵不能安心,所谓左也不安右也不安。当人们把内心的安宁归因于物质条件,那必然要被裹挟,被奴役。
这种事儿最为可悲的一点是,被裹挟被奴役的人往往不自知。
几天前因为一些事儿和一些人做了一些交流,我尝试着用了先哲苏格拉底问话方式去追问,也终于明白为什么苏格拉底“必须得死”。照他那个问法问下去,我也得被弄死。
不过,这样的问法,确实可以更接近事物的本质,当追问到内心真实想法的时候,对方往往开始不知道如何回答,条理就会混乱,词不达意,或者遮遮掩掩。
答话者,要么不愿意表露心声,要不然就是完全没有自己的认识和观点。他们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,只知道这个不是他们想要的。
这样就会让事情变得荒诞起来,比如去吃饭,你火锅、炒菜、西餐、日料说了个遍,问他想吃么?他都说不想吃。问他想吃啥?他说不知道,反正不想吃你说的这些。
但凡如此,就是困在“出世”上了。中国哲学一直倡导“天道”,人需要理解和接受“天道”,最终达到“天人合一”的境界。想到达这个境界,就要先“出世”,将自己从实世间纷杂之中抽离出来,不受外部的物质诱惑,摆脱欲望、贪念、名利的控制,将自己的内心安放好,安放稳,然后再返回世间之中去“做事情”,这叫“入世”。
“出世”三条路,儒、道、佛,都讲的“出世”之法,当然最好是结合起来。有人说“儒家教人拿得起,道家教人放得下,佛家教人想得开”。
当一个人能够拿得起、放得下、想得开后,在这世间中,还有什么能给他添来烦乱呢?
人生的无常才是常态,所谓修行论道,只是在这无常的世界里能对自己的内心聊以安慰,因为这世界上困扰人的事情实在太多太多。
就比如此时,边刷着手机工人往原料仓里撒尿的新闻,边盯着我冰箱里喝剩下的三罐青岛啤酒,十分的困扰。
在面对喝还是不喝的抉择上,我也确实不知该选择“儒释道”中的哪一门哲学来解决这个难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