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
百年之前,作家中医术水平最高、大夫里文章写的最棒的鲁迅,在《新青年》上发了一篇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,在新文化运动时兴之际,极力抨击封建残留糟粕之“父权”对子女的毒害,将三纲之中的“父为子纲”解剖了透彻,告诫当时自以为身居高位的“父权”之人,莫要觉的自己地位不可撼动,父母给予儿女之生命并非恩情,盼望着对待子女“完全应该是义务的,利他的、牺牲的”觉醒父母的到来。
现如今之状况,似乎实现了这个期盼。
现在的父母,以及长辈,哪个还觉得将子女带来世界是给子女最大的恩惠?以眼下之“爷爷有了孙子就变孙子,老子有了儿子就变儿子”状况,怕是子女之到来,是对父母、爷奶最大的恩惠。
我们凡事向来是拿不准个度的,非左即右。
百年之前,父权之神圣不能侵犯,若有不忠不孝之事儿,十里八村别家教育子女之时,必然要引得这个故事,加一句“龟孙你敢学这等忤逆之事,打断你狗腿”;
百年之后,又看到父权不仅跌落神坛,甚至是掉入了谷底,有笑话为证:
一日,邻居问孩子,令尊家中地位何如?子答道,行五。邻居不解,你家有妈妈,有哥哥,有你,共四人,怎么行五?子回答,还有一狗。
如此说绝非是要回去那个“人吃人”的封建时代,哪有开历史倒车回到旧时代之理?只是现如今到了另一极端之怪现象,愈发的频繁且可笑。
(二)
一个阶段总听到舆论说对孩子要平等,要尊重,不能高高在上。理是对的,平等、尊重,是认识和态度上的,尤其对父母而言,需从内心深处去解剖自己,将这种意识放到自己的理论体系中。
但实操过程里,多是偏了方向。为了对孩子所谓的尊重和平等,一家三口极度讲民主,让三五岁的小儿也参与到家庭决策中。
便看多了父母准备再育,得经得鼻涕过嘴的三岁老大同意;投资创业,要征求家里珠心算得过奖的儿女。
另一个阶段又听得舆论,孩子要鼓励教育,万不能打压受挫,丢掉了自信,进而自卑,进而灰暗,甚至抑郁。
所以,但凡做得好,表现好,不要吝啬自己的溢美之词,要让产生一种积极正能量,正向激励一直向前;若做得不好,万不能批评,还是要诚挚的告诉孩子,“谁都有失败,爱因斯坦不也失败千次万次,何况是你?”
积极引导是必然,也极其必要,让孩子内心阳光,向上,性格开朗,是其成人之后,能够真正快乐的内心基础。
只是这等事有一个大弊病,虽然每一双父母都认为自己儿女是人中龙凤,就连长相,也要比其他家的好看千百倍。但天才和神童就那么些,大部分家庭里的孩子,是平均线的水平。完全的正向激励会让孩子产生一个误判,他是优秀的,优秀到了极致。
当他有一天突然发现自己不是父母嘴里和自认为的那么优秀, 能否坦然接收?
没有温饱之愁,物质精神生活还算丰富的校园生,怎么突然间心理出状况的就如此之多呢?
我倒不是下了定论,说这些心理问题必然是由无法接受自己是平凡的这事引起,但大概也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吧。
至于与之相反的“棍棒教育”、“狼性教育”或者“打压教育”就更不值得一说。
(三)
那该如何?
鲁迅的文中总结了几个“正确当爹”要点,放到现在,大体是适用的。
一则是理解。理解有一些上文所说“平等尊重”之意,但还不全部等同。儿童自有儿童的世界,父母要理解和认识到,他们的世界和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,成人所用的标尺,在他们世界中不一定准确。所以一些事项,要“以孩为本”,以他们的认识,去对待他们的世界。莫不要总以自己的度量衡,衡量儿童的世界里的长短。更甚至,该吃亏该碰头,要让其吃亏要让其碰头,这是理解;
二则是指导。指导好理解,但不好做。如上所述,莫要拿父母几十年总结出经验和教训去指导儿女。一来父母得出的经验不见得绝对正确,二来即便正确,适不适合当下情形还得疑问。那如何指导?当然充分利用我们先进的理念和法宝: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实事求是。
以今时今日之情形,去做今时今日之决定,切莫以往时往日之经验,去做今时今日之决定。
指导中还有一个态度问题,要做协商者,莫做命令者。这点,现在的人都是能做到的。
三则是解放。解放值得多聊几句。
不管现实中人是否承认,即便不认,但也有事实。
如今有部分人,将儿女当做只能个人拥有之“人物”,其他人莫不能来抢。儿女成年之后,寻得伴侣走向人生下一步,但好像与人结婚之后,就是让恶贼偷了自己的宝从此消失了一般。妈宝男女、爹宝男女如是。
所以作乱的,折腾的,互相争夺的,也不少见了。
其实这个问题不应成为一个问题,因为往往要独占儿女,或者独占儿女之感情的人,他是万万不会被上一辈人独占。也就是说,妈宝儿女、爹宝儿女的父母自己,是不接受自己的爹妈宝自己的,反而,越是妈宝、爹宝的父母,越是强势的不容他人左右自己。
这是典型的“己所不欲,还施于人”的做法。
鲁迅说的解放,也大概是这个意思,只是当下和彼时的情形不一样,彼时解放,是因为父权作怪,当下解放,是因为歪曲的感情作祟。
不过解放是同一个解放,就是要儿女独立,自主,解放其为一个个体。
此处增加一个内容:针对上面所论“正面鼓励教育”存在一个弊端那一块。此弊端我有一个妙法去解决:
就是无论男女,让孩子去喜欢上一项体育运动。自古文无第一武无第二,体育运动锻炼身体之余,还有一个特别好的点是,能让孩子在积极的状态下去体验“失败”,对抗“失败”,最终接受“失败”,这样接受的“失败”,并不会打击他的自信心,反而能让其内心越来越强大。
(四)
说这几个方法大体适用,是个人觉得还要增加一条,且这条应凌驾于上述三点之上。不管是理解、指导还是解放,都要有个“规矩”。
加一个规矩,不就又回到任由“父权”、“母权”约束了儿女成长发展了么?
其实不然,这个规矩,是指的要“去两极端,向中间发展”。这个规矩,是要规避掉“极端自由发展主义”,也要规避掉“无自我的消极发展主义”。
好在这个规矩并非具有唯一性,各家有各家的情形,个人也有个人的情况,有的需要侧重下“自由发展”,有的则需要约束下“发展势头”,还是那句话,因时因地因人,要有不同的对待。
(五)
原本题目写的是“做怎样的父母”。但最终还是写了“做怎样的父亲”,原因有二:
一是为了能在父亲节来临之际,蹭一把鲁迅《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》热度,毕竟文里呼应和引用的比较多。
二是,大言不惭的谈“如何为父”已经没有什么底气,又哪有嘴脸指点江山的谈“如何为母”?
不过,我好像似乎也没什么资格谈“如何为父”罢?
祝我父亲和所以人的父亲,父亲节快乐。